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13篇
  免费   383篇
  国内免费   1904篇
安全科学   404篇
废物处理   303篇
环保管理   459篇
综合类   3238篇
基础理论   821篇
污染及防治   1663篇
评价与监测   254篇
社会与环境   215篇
灾害及防治   243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126篇
  2022年   341篇
  2021年   278篇
  2020年   273篇
  2019年   200篇
  2018年   234篇
  2017年   282篇
  2016年   259篇
  2015年   321篇
  2014年   460篇
  2013年   544篇
  2012年   473篇
  2011年   489篇
  2010年   377篇
  2009年   372篇
  2008年   421篇
  2007年   326篇
  2006年   284篇
  2005年   215篇
  2004年   138篇
  2003年   137篇
  2002年   142篇
  2001年   123篇
  2000年   109篇
  1999年   95篇
  1998年   121篇
  1997年   87篇
  1996年   87篇
  1995年   64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991.
采用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中温处理含硝基苯废水,研究了工艺条件和硝基苯的降解特点.试验结果表明:在进水COD浓度为2088 mg/L,硝基苯浓度为16.8 mg/L,反应温度为35℃,停留时间为24 h条件下,ABR能有效处理硝基苯废水,COD去除率为86.4%,硝基苯去除率为91.1%;在厌氧条件下,硝基苯降解为苯胺,但苯胺很难再进一步分解;硝基苯的去除历程推断为先吸附后分解.  相似文献   
992.
锶—89在珍珠岩中吸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不同粒径的珍珠岩对^89Sr的吸附。结果表明,珍珠岩对^89Sr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饱和吸附率大于95%;通过振荡能加速珍珠岩对^89Sr的吸附;珍珠岩对^89Sr的吸附率与时间关系由多项指数描述;不同粒径的珍珠岩对^89Sr的吸附率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93.
It is important to develop a general model to accurately simulate the air pollution in urban street areas. In this paper, the Operational Street Pollution Model (OSPM) initially developed in Denmark is tested with measured data from a relatively wide and open street in Beijing. Major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dispersion, such as emission factors, stationary source emissions, and solar radiation, are analyzed.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del can reflect the basic dispersion pattern in the street but gives systematically higher concentrations. After modifications to estimate street-level wind speed in the model, performance is obviously improved.  相似文献   
994.
基于专利的区域环境技术创新水平空间分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环境技术专利表征创新水平,采用绝对指标与相对指标、专利结构布局系数(或特化系数)与技术创新主体结构布局系数,衡量中国各省市环境技术创新水平的空间分异,探讨其不平衡性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绝对指标评价的环境技术创新水平,呈现"东高西低"的格局;相对指标表征的环境技术创新水平,大部分省市的评价结果基本上在0.1~0.5、0.59~1.04之间,空间分异不明显.东部地区省市发明专利、企业专利特化系数高,如天津、香港、北京、上海的发明专利特化系数均在1.3以上,香港和上海的企业专利特化系数大于2.但是发明专利、公司企业专利--2项最具价值的专利技术创新水平均较高的省市不多,我国环境技术创新水平整体水平不高.  相似文献   
995.
以沉积沉淀法(DP)、浸渍法(IM)和共沉淀法(CP)制备MgAl水滑石衍生氧化物负载钯催化剂,用ICP、XRD、SEM、TEM、EDS、TPR以及比表面测定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ICP和XRD数据表明用上述3种方法均可成功制备水滑石为前体载钯催化剂.SEM、TEM、EDS数据表明不同方法制备的样品具有不同的形貌以及钯在其中的分散度.综合各类表征数据可知Pd在催化剂中暴露的活性位是影响其活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6.
对生物膜填料塔 液相生物处理的组合系统净化低浓度甲醛废气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组合系统对甲醛废气的净化效果明显优于单独生物膜填料塔净化系统,甲醛净化效率提高35%以上,甲醛生化去除量增大50%以上.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甲醛在生物膜上的生化降解反应为慢速生化反应,需要采取强化甲醛液相生化降解反应、提高反应速率的措施,来提高废气中甲醛的生物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997.
EDTA络合铜在无机柱撑膨润土上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天然膨润土、羟基铁和羟基铁铝柱撑膨润土,进行吸附EDTA络合铜离子(EDTA-Cu)的实验.研究了溶液中EDTA与Cu2 摩尔比、pH值、吸附时间对吸附过程的影响和吸附等温线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达到吸附平衡的时间为1 h;pH值对天然膨润土的吸附影响甚小,柱撑膨润土的最佳吸附pH在6~8之间;膨润土的分配系数随着溶液中EDTA与Cu2 的摩尔比的增加而减少,当摩尔比>2后,分配系数趋于稳定;柱撑膨润土羟基吸附位的活性是决定吸附性能的关键因素;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吸附容量的大小和吸附作用强弱的顺序为:羟基铁铝膨润土>羟基铁膨润土>天然膨润土.  相似文献   
998.
向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中投加粉末活性炭(PAC),可以显著提高膜的过滤性能,有效缓解膜的污染.研究结果表明:投加PAC的吸附作用减少了由于胞外聚合物(EPS)而引起的膜污染;膜表面PAC颗粒的存在减小了浓差极化层的厚度和水力边界层的厚度,提高了过滤物质的传递速率;膜表面形成的PAC层还可过滤微生物和胶体颗粒,减少了它们到达膜表面的数量.  相似文献   
999.
高磊  隆浩 《地球环境学报》2018,9(6):527-540
长江三角洲地层的年代学研究对探讨晚第四纪以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陆海交互作用历史以及海岸地貌的形成与演化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选择长江三角洲YZ07和EGQD14两支钻孔开展系统光释光(optically stimulated luminescence,OSL)测年研究,总结前期已发表的50个年代数据并收集整理该区域相关钻孔的年代地层资料,探讨在可靠的年代框架约束下晚第四纪长江三角洲沉积地层演变特征,取得了以下几点认识:(1)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常规OSL测年以较细石英颗粒OSL测年效果较为理想;对粗颗粒石英,若存在长石包裹体对石英OSL信号的影响,建议用脉冲释光测年(POSL)技术加以解决。(2)以YZ07孔为例,14C测年和OSL测年结果对比表明在三角洲海岸地区,14C测年方法建立的年代地层框架需要谨慎对待,建议在此区域开展年代地层学研究时可以尝试将两种测年方法结合使用,以确保年代地层框架的准确和可靠。(3)针对争议较大的氧同位素3阶段(MIS3)沉积环境问题,EGQD14孔给出了新的年代学证据,认为MIS3阶段(约30?—?50 ka)长江三角洲可能是陆地河流相沉积环境为主导,这也得到了区域相邻的几支钻孔沉积记录的佐证。(4)两支钻孔从年代学角度证实了前人关于末次盛冰期(Last Glacial Maximum,LGM)以来长江三角洲发育下切河谷的沉积学判识和地层学论断。此外,多钻孔的年代地层学特征也验证了全新世时段海平面变化控制下的长江三角洲及海岸演变的时空动态。  相似文献   
1000.
为探究低温下丝状菌污泥膨胀过程中微生物多样性的变化特征,实验采用低温-SBR反应器成功诱发污泥膨胀,并借助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考察了不同沉降性能下活性污泥微生物群落的整体变化特征、各特定菌群及特定菌属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系统运行温度降至(14±1)℃后可成功诱发丝状菌污泥膨胀,SVI可恶化至663.99 mL·g~(-1),且膨胀后COD去除率和TN去除率仍能维持在90%和86%左右.低温下污泥膨胀的发生不仅会导致系统内微生物整体多样性和均一性的降低,使特定菌群中丝状菌群的丰度由0.49%增至26.04%,还会使脱氮菌群的丰度由21.04%减少至13.99%、除磷菌群的丰度由4.25%减少至1.93%.发现的5种丝状菌属中,以Thiothrix为代表的3种菌属的丰度递增,仅Haliscomenobacter的丰度递减;发现的19种脱氮菌属中,以Nitrosomonas为代表的5种菌属的丰度递增,以Nitrospira为代表的7种菌属的丰度递减;发现的8种除磷菌属中,Pseudomonas和Tetrasphaera的丰度递增,以Candidatus_Competibacter为代表的5种菌属的丰度递减.虽然污泥膨胀对微生物菌群结构产生较大影响,但不同泥样中始终存在的477个OTUs和227个菌属说明膨胀过程中反应器内主体微生物仍呈相对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